修表工匠两家人

2017-03-09 09:52:06

俄式砖石建筑,拍摄机位:伊诺根替耶夫教堂。(上世纪20年代摄)

二道街与文明路十字路口区域远景图,拍摄机位:伊诺根替耶夫教堂。(上世纪20年代摄)

俄式砖石建筑,此时西侧为裴家住宅。1993年末被拆除。(1992年摄)

边检综合楼,兴建于1994年4月,竣工于1994年11月。(2017年摄)

张绪荣、吕桂兰结婚纪念。(约1942年摄)

张绪荣、吕桂兰夫妇的青年时代。(约1946年摄)

裴书铭、张淑珍结婚纪念。(约1950年摄)

裴书铭、张淑珍夫妇的青年时代。(约1952年摄)

裴书铭、张淑珍夫妇与全家人在门前合影。(1981年摄)

钟表同业合影,前排左二为张绪荣,中排右二为裴书铭。(1952年摄)

欢送高云调往得耳布尔工作留念,前排右起:裴书铭、高云、张绪荣。(1964年摄)
上世纪初叶,在二道街文明路至水源路北侧建起了一栋俄式砖石建筑。近日,在薛志敏小弟那里有了新收获,得到了上世纪20年代由伊诺根替耶夫教堂的钟楼上,向二道街东北方向拍摄的两张照片电子版,一张即是这栋建筑的特写,临街为六扇大窗,屋顶正中有一砖式女儿墙,西侧为入口门,门上装饰有欧式雨搭,走廊由木制玻璃亮子镶饰而成。而紧邻建筑西侧原本是一座俄式传统样式的木制大院门。另一张照片为远景拍摄,现二道街与文明路十字路口全部街道建筑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两张老照片切实让我们见到了这栋建筑和所在区域的本来面目。1992年,笔者也为这栋俄式砖石建筑拍下了最后的影像。
这栋俄式砖石建筑由俄国人建设,亦应由俄国人居住,上世纪50年代初期,几乎全部俄国人迁出满洲里,返回国内或去其他国家定居。50年代末期开始,这栋建筑西门先后由张绪荣、裴书铭两位修表师傅家庭在这里居住,揭开了中国人入住的生活新一页。
张绪荣 吕桂兰夫妇
1959年,张绪荣与吕桂兰夫妇迁入这栋俄式老建筑。这一年张绪荣36岁,在市钟表社当主任,吕桂兰38岁,一直操持家务、养育儿女。随张绪荣、吕桂兰夫妇搬入新家的有长女张建彬(1943年生人)、长子张建国(1946年生人)、二女张建伦(1949年生人)、三女张建婵(1951年生人)、二子张建家(1953年生人)、四女张建娥(1957年生人)、四子张建民(1958年生人)七个儿女(三子张建梁1955年出生,幼年夭折)。而五女张建满(1960年生人)、五子张建富(1962年生人)都出生在这栋建筑里。夫妇共生育了十个儿女。
张建伦,1966年下乡到大兴安岭嫩江农场,就读学校为大兴安岭卫生学校,毕业后工作在阿里河林业局医院,1975年调入满洲里市医院任儿科大夫。2000年退休后,到卫检局检疫中心任医师。2004年考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同年11月开办张建伦儿科诊所一直至今。
建伦姐回忆张绪荣老人说:“爸爸心灵手巧,修表技术精悍,而且手表上的一些小零件自己可以制作,也将钟表社管理得井井有条,记得有一年还到上海参加了钟表业会议。爸爸兴趣爱好十分广泛,50年代我家里就有一台120相机,爸爸用镜头为我们这些孩子记录下了成长的瞬间。我家又是一个文艺世家,从爸爸、叔叔们到我的兄弟姐妹都爱好乐器、唱歌,爸爸会拉京胡,时常举办家庭音乐会。爸爸还经常邀请一些京剧票友到家里聚会,演唱京剧,其乐融融。”
建伦姐印象深刻地说:“爸爸教育子女十分严格,要求我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话吐字清楚,又不要大声喧哗。我们就是在这样有严格教育的家庭里一个个长大成人。我学医以后爸爸经常向我推荐医学杂志,而且让我回答问题,为什么看?从书中学到了多少内容?对待病人一定要细心、耐心,千万不要误诊等等,真是千叮咛万嘱咐。教育我养成了对待病人如同亲人的一生从医品德。”
1966年6月,张绪荣夫妇搬离了位于二道街的这栋老建筑,携孩子们迁往鄂伦春旗阿里河镇居住,继续在阿里河钟表社从事修表技术。建娥回忆:“爸爸到了那里也是文体的活跃分子,组织家庭球队和邻居们比赛。”建家在回忆兄弟姐妹文艺天赋时也如数家珍:“大姐建彬最娴熟的乐器是小提琴,她当年拉的小提琴曲《北疆之春》的旋律还时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二姐建伦曾为阿里河贮木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报幕员兼二重唱演员;三姐建婵的专项是唱歌,可惜60年代英年早逝;我打小最擅长的乐器是拉二胡;大妹建娥擅长手风琴,曾为鄂伦春旗二轻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报幕员兼独唱演员,京剧《红灯记》里‘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是她的拿手唱段;小妹建满也擅长拉手风琴、弹钢琴、跳民族舞蹈,工作后在哈尔滨第八中学任音乐教师;小弟建富的夏威夷吉他弹得十分出色,曾为大兴安岭地区文工团专业吉他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绪荣老人的几个子女又陆续回到家乡满洲里工作,建娥先后在地毯厂、市工商局工作;建民子承父业进入钟表社当了技术工人;建富驾驶大车,当上了个体运输户。两位老人也回到满洲里颐养天年,张绪荣老人于1978年4月在满洲里病逝,享年55岁,吕桂兰老人于2005年5月在扎赉诺尔病逝,享年84岁。
如今,张绪荣、吕桂兰的儿女们也都到了退休年龄。张家的家教和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下来。如笔者的同学张建家定居在加格达奇,夫妇从事教育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建家的文体成就硕果累累,1970年就是大兴安岭地区的篮球队员,1986年赴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艺术系进修声乐,1996年在黑龙江省维纳斯杯司仪大赛中获得金牌,2011年创作的《鄂伦春酒歌》在全国获奖。现为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大兴安岭地区十大歌手之一,大兴安岭地区德艺双馨艺术家。这几年,与清华大学毕业的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定居在北京。2017年1月20日,出席北汽新能源汽车年会,由厂家拍摄MTV,演唱歌曲《说句心里话》。张建家这个从边城、大兴安岭走出来的音乐骄子终于登上了首都的大舞台。
裴书铭 张淑珍夫妇
1966年6月,裴书铭与张淑珍夫妇一家迁入了位于二道街的这栋俄式砖石建筑。
裴书铭,又名裴文有,1925年阴历4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1946年,与大哥裴文富一起从黑龙江省依安县来到满洲里,投奔二哥裴文贵。裴文贵时为西满军区驻满洲里办事处的科长。来到满洲里后,裴书铭与大哥裴文富继续从事着修表的手艺。大哥文富专门修理大钟,修理不了小表,后来返回依安县谋生。裴书铭留在了满洲里,经过同乡做媒,黑龙江省碾子山的姑娘张淑珍(1932年阴历3月27日出生)来到满洲里与裴书铭喜结良缘,建立家庭。1956合作化后,裴书铭到市钟表社上班,成为一名出色的修表师傅。
裴书铭、张淑珍夫妇育有六个子女。他们是:长女裴兆芬,1952年出生,在第二副食品商店工作;长子裴兆君,1954年出生,曾先后在地毯厂、二轻局、经济合作区工作;次女裴兆春,1956年出生,先到化工厂上班,后与爸爸学习修表,成为钟表社一名修表师傅;次子裴兆民,1958年出生,在维修队参加工作,后赴大连单干做买卖;三子裴兆平,1962年出生,为铁路换装所技术工人;三女裴兆凤,曾为被服厂工人,现自己有门市开商店。
裴兆君回忆裴书铭老人说:“爸爸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他自己有猎枪、有照相机、有三脚架。休息时间爸爸就去草原上打猎、照相了。记得我小时候,全市手工业到友谊宫去演出,爸爸变的魔术受到了满堂喝彩,博得了阵阵掌声。”兆君对老房子的记忆尤为深刻:“俄国人的房子空旷、高大,各屋的间壁墙犄角就是一个大‘格兰’,烧起一炉火能保温好几天呢。”
裴家在这里一直住到老建筑的拆除。非常值得珍视的是全家于1981年在大门前留下了一张合影。兆君逐一向笔者介绍照片上家庭成员:“前排为:苏宏(大姐的儿子)、裴兆凤(小妹)、冯秀云(大弟媳)、裴兆芬(大姐)、苏媛(大姐怀抱着女儿)、裴兆春(大妹),后排为:裴兆君(本人)、张淑珍(母亲)、裴兆民(大弟)、裴书铭(父亲)、裴兆平(小弟)、苏国航(大姐夫)、李长林(大妹夫)。”这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最后定格瞬间。裴书铭老人于1988年10月8日去世,享年63岁,张淑珍老人于2011年7月12日去世,享年79岁。
父母和居住多年的老房子已经远去,可总有一种伤感浓浓地萦绕在裴兆君的心坎上,又甜又苦,又暖又凉,拂拭不去。近日,兆君给笔者带来了他亲手绘制的家谱草图,他已经着手追溯祖宗历史,撰写家族资料。这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情,作为一个家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本应知道从何处来,向哪里去,勿忘祖宗,记住乡愁。期待兆君潜心研究、撰写的家谱早日问世。
尾 声
2016年11月18日,笔者见到了曾经在市钟表社工作的高云师傅。高云师傅说:“我是1960年12月20日到钟表社参加工作的,当年才16岁。亲眼目睹了张绪荣、裴书铭两位老师傅的技术和品德。当年,修表行业是一个挺让人羡慕的职业,一上班就必须穿上白大褂,换上室内鞋,戴着眼镜,手持镊子,技术性强,工作环境干净,效益又十分好。记得曾经有过‘用镊子(指修表)夹起16万元(年效益)的说法’。张绪荣师傅是市钟表社主任,裴兆铭师傅是技术骨干,他们俩个是领导核心,个人关系又十分融洽,张家迁走了,裴家就入住,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友谊宫的演出中,他俩也是最佳搭档,张绪荣师傅拉京胡,裴书铭师傅变魔术。他俩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充满着正能量。”高云师傅继续讲:“由于我的刻字技术好,特别是会刻蒙文字体,在裴书铭师傅推荐下,我于1964年12月就调到得耳布尔林业局所在地工作了。临别之际,表社的几位师傅与我合影留念,我的右侧就是张绪荣师傅,我的左侧就是裴书铭师傅。”经笔者请求,高云师傅回家取来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扫描之后附在本文的结尾。就让这张半个世纪以前的合影照片见证张绪荣、裴书铭两位修表工匠的友情和张、裴两家在同一屋檐下先后居住的往昔历史吧。
1993年末,张、裴两家曾经居住过的这栋老建筑被拆除。1994年4月,在原址兴建边检综合楼,1994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
(图片提供:薛志敏、张建伦、张建家、陈克明、高云、王铁樵)
 

上一篇:张景周夫妇与儿女们
下一篇:支前模范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