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中转站苏联远东公司代表驻地

2017-02-16 09:56:36

上世纪20年代,木刻楞建筑前街景。

夏季的木刻楞景致。(约1982年摄)

冬季的木刻楞景致。(约1985年摄)

外运公司住宅楼(俗称灰楼)。兴建于1963年,拆除于2005年。(1992年摄)

口岸开发楼。兴建于2005年6月,竣工于2005年11月。(2009年摄)
 
在二道街(史称亚历山德洛夫大街)海关路(史称莫扎特街)至兴华路(史称席勒街)的北侧曾有一栋非常美观、漂亮的俄罗斯木刻楞建筑。这栋木刻楞建于上世纪初叶,完全由原木垛、卡、嵌、镶、雕而制成。在墙板、檐口板、窗额罩、贴面板和门斗廊柱上都装饰着典型的俄罗斯古典雕花图案,典雅别致、风姿绮丽、色彩和谐,堪称“彩色艺术雕塑”。20年代的一幅街景图片留下了它东半部分的最早容貌,一列俄国人骆驼车队驻足在街道上(图片1)。早年这里住着东、西两户俄罗斯人家,由木刻楞两端的门斗出入。
1945年末,苏联在满洲里设立粮食出口公司,经理谢列布列柯夫。随着中苏两国贸易量扩大,1949年5月1日,苏联又在满洲里设立远东公司办事处,经理古勤诺夫。大约从这时起,这栋木刻楞开始成为苏联远东公司办事处领导人办公地和家属住宅(图片2、3)。不久,粮食出口公司被撤销,谢列布列柯夫任远东公司办事处副经理,时有工作人员30余人。1951年4月,古勤诺夫奉调回国,费奥诺夫继任经理,人员达到60余人。之后有卓洛都辛、诺西柯夫相继担任经理。随着中苏两国铁路实行联运,口岸交接手续简化,苏联方面工作人员逐渐减少,1957年2月7日,远东公司撤销,在满洲里只留一个代表,职务为苏联租船公司全苏组合满洲里代表。1957年2月20日,诺西柯夫就任代表。1958年6月15日,诺西柯夫奉调回国,扎伊柴夫接任。1959年2月1日,改称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职员。1959年12月24日,克拉斯诺夫就任代表处代表。以后,卢扎柯夫、库兹聂佐夫相继担任代表。1962年11月28日,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撤销。
曾在远东公司担任俄语翻译的王兴武老人(1911年生人)1985年口述:“满洲里远东公司归哈尔滨远东公司直接管辖,当时哈尔滨远东公司的经理是沙拉多斯基。1949年8月的一天上午,齐齐哈尔远东公司代经理哈斯达契维奇通知我说‘按总经理沙拉多斯基的电话指示,调你去满洲里远东公司工作。’于是,我就携家带口来到满洲里,找到远东公司经理古考诺夫(即古勤诺夫)报到,并于1949年9月1日正式上班工作,担任俄语翻译。”
王兴武老人还回忆道:“当时,满洲里远东公司没设什么科室,只分为财务、秘书和现场三个部门。这三个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由苏联国内派来的专人担任。具体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从当地招收进来的白俄青年男女,中国工作人员只有几个。1952年,远东公司业务量扩大了,人员也增多了,光中国正式工作人员就有十几人,苏联工作人员达到五十多个人。1954年至1955年间,是满洲里远东公司业务繁忙鼎盛时期,分别下设业务科、财务科和管理科。业务科设在换装现场,由三名监督员(俄语叫因斯别可得勒)分班主管。财务和统计分别由两名苏联派来的大学生主管。管理科则由我负责。那时,苏方工作人员达到60多人,中方工作人员共有22人。”
在谈到远东公司的工作性质时,王兴武老人说:“远东公司是中国政府邀请苏联贸易部门协助中国筹建国际联运而派驻中国的商务机构。因此,远东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全部由苏方派人担任,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也由苏方指令主管,其他工作人员则由中方担任。正式工作人员由中国政府审查派驻,临时工要由公安部门政审,再经当地政府劳动部门介绍才能被接受采用。有一点必须指出,无论是苏方还是中方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由中国政府支付。”
王兴武老人对远东公司的业务也作了介绍:“主要业务是负责中苏两国进出口货物的交接,但又不同于现在的铁路交接所,它可以代表苏联政府直接处理交接货物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疑难问题。中国出口货物到达满洲里后,就由满洲里远东公司直接接收办理结汇,然后再转运到苏联国内各地。苏联出口货物到达满洲里,也由远东公司直接受理后,交货给满洲里陆运公司并就地结汇。在当时,远东公司对促进中苏两国贸易往来做了大量工作,还给新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外贸工作干部。”
王兴武老人最后说:“满洲里远东公司按中苏双方协定应于1954年末撤销,因为中国方面的业务人员不能马上配齐配全,才使满洲里远东公司这个机构拖到1956年夏关闭,改成国际联运。满洲里远东公司最后一任经理是诺西果夫(即诺西柯夫)当时有50多岁的年龄,他在1956年末离开中国回到苏联。1957年,苏联驻满机关改为商务办事处,商务代表是来因斯基。”
姜桂芝老人回忆:“我记得苏联远东公司的领导人住在这栋木刻楞里。当时我还在三小当老师,远东公司的代表还到学校里听过我讲授语文课。远东公司设在一道街与文明路东北角的砖石建筑里,苏联人经常去国旅举办舞会等。”
绍志介绍说:“60年代初期,我家住在木刻楞房子的后院,苏联贸易代表住在临街的木刻楞房子里,我经常与代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记得有个孩子叫安德烈。我曾与安德烈一起到过他的家里,当时屋里摆放着大写字台,还有俄式包皮转椅等,应该是一个办公的房间。”
由于历史记忆原因,《满洲里市志》记载与王兴武老人口述、敖其尔巴图整理的资料在个别年份和苏联经理的称谓上有细微出入。这里一并刊出,留作未来考证、确认吧。
苏联远东公司代表驻地的木刻楞建筑,1962年末以后改为中国民居,2005年连同其东侧兴建于1963年的外运公司灰楼(图片4)一并拆除。2005年6月,在原址兴建口岸小区1号楼,同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图片5),一层与地下一层为门市,二层以上为住宅。
(摄影:隋千芳、王铁樵等)
 

上一篇:两栋俄式建筑与外运综合楼
下一篇:木刻楞房里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