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楼原址寻觅记

2018-05-03 11:12:58
——位于树林路西侧的二至三道街区间
 
 
 
1.1937年(昭和12年)9月23日在满洲里加盖纪念邮戳的明信片,俄式木板墙院内为骆驼车队运输集散地,街对面为一精致小白楼。小图为照片版明信片的背面。
 
2.摄像截屏上的小白楼。(约1985年摄)
 
 
3.小白楼右侧砖房为供水点住户,1986年被整体拆除。(约1985年摄)
 
4.树林路西侧,二至三道街区间。图片左侧为远景的小白楼。(1985年摄)
 
5.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兴建于1988年5月,竣工于1989年8月。(约1989年摄)
 
 
6.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07年进行了外立面修缮。(2018年摄)
 
 
 
2015年8月1日,笔者收到一枚照片版日本明信片,图片文字为“国境满洲里的骆驼”(图片1)。在严寒的冬季里,沿街木板墙大院内的骆驼车停歇地至少有七辆以上骆驼车等待出发, 有数名苏侨车老板头戴皮帽,身着皮大衣、皮手焖,手持皮鞭,脚穿毡疙瘩,一幅即将外出拉脚的场景。骆驼车的确是20世纪上半叶满洲里市内和远郊运输的唯一交通工具。而木板墙隔街对面却是一栋俄式砖石结构经典小白楼,中央入门上方为二层有四扇窄条窗户,临街入门左右各三扇大窗户,两侧房顶装饰有对称性的女儿墙。从外观上看,不像是一栋民居住宅,应该是一处办公机构。
这一张明信片照片画面确定为满洲里,其正面不仅有国境满洲里骆驼的字样,而且还加盖有日伪时期图片必须经过审查才能公开发行的“满洲里宪兵分队检阅济”长条紫戳,而背面加盖有红蓝两枚直径各五厘米的圆形纪念戳,文字为“满洲里站·昭和12年9月23日”的字样,图案分别表现为“铁路道轨、教堂穹顶、边界十字标志(两侧分别写有‘满洲国’和‘CCCP’字样)”等图案(小图)。日本昭和12年即公元1937年,照片表现出来的至少是满洲里1937年或之前的社会写真。而方圆仅有几里地的满洲里街区竟然没有关于这栋小白楼的记忆。于是笔者将这一张照片扩印放大,拿给几位在满洲里出生长大的八十多岁长辈去辨认。李德昌大伯没有印象、姜桂芝老师没有印象、黄春年老邮电局局长亦没有印象……而猜想出犹似的两个地方经过仔细辨认推敲后均被否定。一次次期望、一次次失望,我们这一辈人都弄不明白,恐怕留给后代的只能是一道永远也破解不了的历史谜题了。
2018年2月28日,由优酷视频网站传出了一部《儿时记忆·满洲里老城区》资料片,20世纪80年代末期满洲里老街景、老建筑出现在画面上,满洲里人如同见到了久别的故人那样亲切、兴奋,各微信朋友圈竞相转发,不到一天的时间点击率达到数万人次。可是很快在网上就看不到了,大家迷茫着发问怎么找不到了呢?原来这是电视台老台长郭海生在早年摄录的一部录像带,未经过他本人准许就发到网上去了,幸亏及时发现撤了下来。3月5日,郭海生拟商业化运作这部素材片,带着这部录像硬盘来到笔者的工作室,用投影播放了这部片子。郭海生讲:“最后一分钟是王军摄录的街景。”在投影的墙面上一闪而过出现了这栋小白楼,笔者眼前一亮,“停,回放一下”,苦苦追寻无结果,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栋小白楼的谜团终于在无意之中破解了。左右镜头一回放,竟然就在树林路西侧的二道街与三道街之间(图片2),原来是1986年兴建的满洲里商检处、市图书馆办公楼(现平安创伤医院),1988年兴建计生服务中心楼时拆除了这栋小白楼。按图索骥,笔者也在2011年出版的《百年满洲里》画册下卷中找到了它于拆除之前的最后影像(图片3、4)。小白楼右侧后期搭建的红砖水房占据了半个画面,不经意间竟然将它忽略忘却了。也是,一栋20世纪30年代处于青春时代且非常洋气的小白楼,怎么能与耄耋之年破败不堪不起眼的建筑联系在一起呢?不是多方比对和考证,很难相信它们竟然是同一栋小楼。蹉跎岁月磨去了它昔日的荣光,人与建筑都是有自身生命周期的,想到此笔者不免有几分愁楚和感伤涌上心头。
小白楼的原址现在为计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南半部分(图片5),该楼2007年进行了外立面修缮(图片6)。小白楼隔街对面的骆驼车队停歇地新中国成立后为废品收购站,现为兴建于1984年的原科技综合楼。
 

上一篇:边城老人贾寿身的人生经历(下)
下一篇:从兴安水产株式会社到内蒙古渔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