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与儿时城市

2017-04-20 10:40:33

根据作者回忆,疑似其租住过的俄式建筑。2002年被拆除。(2001年摄)

位于作者租住房北侧的俄式老建筑。2002年被拆除。位于一至二道街海关路西侧。(2001年摄)

一至二道街海关路西侧俄式老建筑。(2001年摄)

东方公寓。兴建于2002年5月,竣工于2002年11月。(2009年摄)

儿时的尼古拉依·库兹涅佐夫·斯捷潘诺维奇。

尼古拉依·库兹涅佐夫·斯捷潘诺维奇教授近照。

父亲:斯捷潘·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Кузнецов Степ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母亲:安娜·尼古拉耶芙娜·库兹涅佐娃。Кузнецова Ан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祖父: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库兹涅佐夫。Кузнецов Васил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祖母:亚历山德拉·孔德拉季耶芙娜·库兹涅佐娃。Кузнецова Александра Кондратьевна
 

□尼古拉依·库兹涅佐夫·斯捷潘诺维奇
我的父亲斯捷潘·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是一位俄罗斯文学教授,曾获得俄罗斯沙皇四星“尼瓦”教育奖勋章荣誉,是圣彼得堡俄语改革委员会参与者之一。1917年大革命后,父亲斯捷潘·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移民中国哈尔滨,是哈尔滨师范学院缔造者之一,1936年以前担任校长。
我的母亲安娜·尼古拉耶芙娜·库兹涅佐娃是父亲的学生。外祖父是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一个普通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外祖父全家从俄罗斯中心地区迁移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居住。1916年,我的母亲安娜·尼古拉耶芙娜·库兹涅佐娃毕业于女子中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她很快与自己的老师坠入爱河,步入婚姻的殿堂。
1936年,我的父亲斯捷潘·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被解除大学校长职务,他所供职机关的财产也被俄罗斯移民局没收。1937年,我出生在哈尔滨。父亲当时已无任何经济收入,他受此打击后精神崩溃、双目失明,虽然做了手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不久,我父母来到了满洲里,妈妈在满洲里公有制学校开始做教员。先在那里教授文学、心理学、逻辑学,而后教授历史课。她一边工作一边操持家务、照顾失明的丈夫,确实很辛苦。我与父母双亲住在市中心,租住在一道街体育场对面老建筑里,1942年底我父亲因心脏病去世,之后我家与祖父、姑姑一起搬迁到三道街。
1931年9月日本开始占领满洲里。1932年初日本军队开进哈尔滨。1932年3月建立傀儡政府满洲国。对这一时期的回忆一直停留在父母的诉说和儿时的记忆中。日本占领军扶植的傀儡政府执行极权制度,监控言论、思想动态等,并建立告发机制。满洲里宪兵是执行机关,被称为日本军事使团,办公地点在灰色楼,好像是在三道街上。任何不小心的批评言论或收听苏联广播等行为,都可能失去自由或生命,如果遭到逮捕很少有人会有机会获得自由。记得日本军队住在市区俄罗斯警备队营房内。
上世纪40年代,满洲里虽然是个小城,但是已经具备了欧式特色,准确地说,既有俄罗斯特色,又有中国特色。城市中著名的糖果点心店主是希腊人亚拉玛。当时引人注目的街道称为普希金大街,这条街上有很多欧式风格建筑的商店,比如说著名的商店秋林公司。还有好几个中国人开的工业用品商店、漂亮的私人公馆、众多的小商铺、修理生活物品的小作坊、带圆柱门的中餐馆。城中有一些欧式风格的楼房,其中包括漂亮的俄罗斯学校、用石头或砖制成的私人住房、俄罗斯人的大小教堂、中国人的庙宇、大型铁路车站、两个带跳舞广场的公园、影剧院等等。城市中住着一部分条件优越的中国人及上层人士(称中国区或因道路狭窄称市场区),城北称“河对岸”,在这里居住着后贝加尔哥萨克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但基本上中国人与俄罗斯人混杂居住。他们各自遵守自己的风俗习惯。中国人欢度新年是耍龙狮舞、踩高跷、敲锣打鼓庆贺新年。俄罗斯人按照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如圣诞节,孩子们佩戴五角星。欢庆谢肉节时组织游玩,在满洲里城区有很多哥萨克人骑马。欢度复活节时,就烤制甜面包、羊腿,所有这些都摆放在桌子上展示给来宾,与店主互相祝贺节日快乐。
1945年8月9日夜,俄罗斯航空兵投下炸弹,投放点距离我们学校不远处,遗迹一直保留到1954年我们离开之时。苏联军队来到满洲里并驱逐了日本侵略者,在此逗留了几个月,满洲里从日本占领军手中获得解放,我母亲作为俄罗斯侨民创办的苏联中学优秀教员,被苏联驻满洲里领事馆提名为校长。这以后,她作为校长、文学教师一直工作到1954年。
在我五岁时父亲去世,对父亲的记忆停留在儿童时代和母亲的回忆中。家里一直保留着由父亲签名的大学毕业文凭。1945年苏联与日本交战时,我与母亲在雅鲁车站,当苏联红军进入满洲里时,为了以防万一,我外祖母把属于我父亲的文件资料全部投入火炉焚烧,就这样我父亲的精神遗产全部失去了。
我个人的记忆中,战后满洲里相对平静,经历了国内战争,市民的经济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也没有出现食品短缺情况。中国菜农都及时提供各种蔬菜,肉食品店也都营业。我们“对岸的”后贝加尔哥萨克人从达赉湖运来冻鱼。有很多俄罗斯人养牛,如果谁家缺少奶制品,可向邻居购买。在每个时期转折关头总会有私营店铺出售生活必需品:面包、白糖、碎米、核桃、糖果等等。这些商铺内有很多中国人用泥坛腌制的各种小菜,在中心街或影剧院旁有很多出售小吃的小推车。在普希金大街上及其他地方有很多私营中国小饭店,在那可品尝到各种中国美味菜肴。1954年2月,我们高年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中餐馆,庆祝距毕业考试100天。
俄罗斯和中国部分居民从事农业,每年夏季都分得一块草场打草。开始时俄罗斯人与中国人一起打草,后来有人用机器打草,也有人用手工打草。市内有很多私人作坊,缝制皮衣、鞋子,修理餐具、焗补盘子和碗。
在1954年初,Н·С·赫鲁晓夫政府号召居住在中国的俄罗斯公民返回祖国参加开荒垦地,绝大多数在满洲里的俄罗斯公民响应号召积极回国。中国政府组织购买不动产、牲畜等。我与母亲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满洲里,将一切物品都装在军列上,来到叶卡捷琳堡市定居。关于此事有很多回忆,但我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满洲里这片土地上。
……
1990年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与国外通信,我收到了第一本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出版纪念刊(1969年-1979年)《综合技术》——哈尔滨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创办的杂志,里面内容翔实,附有教师照片,其中有关于哈尔滨师范学院的历史信息等。还收到哈尔滨师范学院塔季扬娜·伊万诺芙娜·佐洛塔廖娃出版的版样,其中有描述我父亲的《曾经的满洲》,关于哈尔滨师范学院的文章,发表在2006年第43期《俄罗斯人在中国》的杂志上。而后又收到她几封信,她93岁时离开了我们的世界。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居住在圣彼得堡的亲属亚丽山德拉·瓦西里耶芙娜的后人,从她那里得到了我的祖父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库兹涅佐夫与祖母亚历山德拉·孔德拉季耶芙娜·库兹涅佐娃的历史珍贵照片。祖父、祖母曾经在奥伦堡市居住。
2015年8月,终于圆了我的一个梦——游览了满洲里。多少次梦到过此城,最终以购物游形式来到满洲里。我与女儿畅游了城市后,又通过了天桥来到了城南区,过去被称为中国区或市场区,现今这儿是漂亮别致的街道和楼房。在我儿时这里曾是狭窄的街道,街道旁是私宅,中间还有带着铁质护窗板的俄罗斯小铺。具有特色的百叶窗也是我童年时最早的记忆。另一个鲜明的形象是城南区有三个山丘,其中一个被称为糖山,因为形状很像糖头,另一个称为军官山。60年后我再次重新目睹这些亲爱的山丘,我曾经常在此割草、散步游玩。
三天内我浏览、观光了整个城区。如今满洲里是座美丽、现代化的城市,可以说,宾馆、饭店、银行、商店、商贸中心、公园、广场、人工水 池都具有欧洲城市的特色。中国政府把城市打造成具有中俄蒙三国风情的边境小城,并成为了今天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商贸中心之一。据统计,从俄罗斯出口的60%货物通过铁路口岸进入满洲里,运往中国内地。
满洲里有一句流行语:俄罗斯人来到满洲里,有了回家的感觉。中国人来到满洲里有了出国的感觉。虽然这流露出了一定的幽默和诙谐,但含有更多的真实性。每天有很多的俄罗斯人来这儿购物,他们看到更多的是利益,因为这儿物美价廉,市场内应有尽有,可用卢布交易。下榻宾馆、兑换货币、在饭店餐饮……所有这一切,真是让俄罗斯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但对于我这个曾经与父母在此居住、工作、学习的俄罗斯人来讲,就不再是找到回家的感觉,而是真的回家了,回到了阔别了61年亲爱的故乡。儿时的城市,我还能再有机会回来吗?   
注:1.作者尼古拉依·库兹涅佐夫·斯捷潘诺维奇现为叶卡捷林堡市哲学副博士
2.文中的普希金大街即今中苏路
3.文中的“河对岸”即今北湖以北
(文稿整理:王铁樵  约稿、翻译:王  旭)
 
 
主编:王铁樵  第153期
 

上一篇:满洲里南区蜕变(二)
下一篇:边城的戏剧人家